“诗和远方”天然相关 文旅融合相得益彰
发布日期:2020-01-02 12:52:58
文化和旅游即“诗和远方”成为当下热门词语。文化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生产与社会实践的结晶,是人民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与叠加,是对人类历史遗存最经典的表述与概括。旅游则是人们摆脱了生产劳作羁绊,为某种目的到异地进行的审美消费行为,既消费了金钱、时间,也消费了体力和情绪。人们常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如果没有文化,旅游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那么旅游则是对文化进行的梳理,使文化呈现条理化与交融性。
笔者认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具有先天的合理性与逻辑性。文化丰富了旅游的内容,为旅游的审美消费赋予了本质与内涵。旅游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载体,为文化的产业化拓展了渠道和路径。文化和旅游共振共轭、相得益彰,文化发达的地方,旅游往往有较好的口碑;旅游发达的地方,文化往往有深厚的积淀。缘由就是文化和旅游有许多共性特征。
一是文化和旅游都具有无边界性。文化无所不包、无处不在,既有物质文化,也有精神文化,既有区域文化,也有整体文化,既有远古文化,也有当代文化,既有观念文化,也有实体文化。旅游也有相似的属性,旅游资源没有边界性,天文、地理、人文、科技、传说、艺术等各种资源俯拾皆是,只要能够开发为产品的对象,都是旅游资源。体现在旅游产品上也是没有边界的,旅游者可以阅读历史、体验生产、欣赏艺术、参与游戏、聆听故事等。
二是文化和旅游都具有多重属性。文化工作既有政治属性,也有经济属性;既有文化属性,也有产业属性。文化本身特殊的功能使其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文化还可以生产文化产品,具有经济效益。旅游亦然,旅游既是事业,也是产业,在对外交流、经济发展等领域都可以发挥独特作用。
三是文化和旅游都具有审美特性。文化本身具有深厚的内涵,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代表人类文明的先进文化,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文化。旅游亦然,旅游的本质就是审美,风景好不好要用审美的眼光来衡量,“吃住行游购娱”等内在要素的生产和消费都需要用审美来判定,越美吸引力越大。
四是文化和旅游都具有认知属性。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经济水平、不同阅历背景、不同思想观念等使人们对文化的认知与掌握有很大差异。对旅游的认知亦是如此,旅游的教育功能、认知功能、审美功能、体验功能、交流功能等,仍需要进一步推广和开发。
五是文化和旅游都具有价值张性。文化是价值连城的,一个民族、区域,甚至一个群体都蕴藏着独特的文化因素,且具有很强的辨识度。譬如旗袍、和服、西装等代表着某种特定的文化。旅游具有极高极强的价值张性,可以体现消费者的财富、时间、体力、见识,这是其他种类的消费不具备的独特价值。
六是文化和旅游都具有回报隐性。投资文化与投资其他产业不同,譬如投资道路建设、房地产等,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的回报除了物质方面外,还有看不见的精神层面,譬如价值理念、思想意识、心理特征、行为改变等。旅游也具有隐性的一面。旅游者通过游览活动获得了启发和触动,在思想、观念、认知等方面会有改变,但是短期内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因此,文化和旅游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和相同性。二者的融合具有先天基础和条件,文化和旅游融合使“诗和远方”行稳致远,让人获得物质与精神双丰收,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