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一融”激发红色旅游开发创新活力 ——访北京大学教授窦文章

发布日期:2019-11-30 15:59:47

红色旅游作为文旅产业的重要分支,一直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当前 “两高一融”(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文旅融合)的发展大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如何进一步进行旅游开发和创新?红色文化如何更好地挖掘和传承?近日,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教授、博雅方略文旅集团创始人、首席专家窦文章。

问:您怎么看待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答:2004年至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发布的三期《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对红色旅游的发展指导至关重要,让红色旅游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在《纲要》的指引下,各地红色旅游蓬勃发展。

近两年,红色旅游发展更是势如破竹,规模和效益齐头并进。据相关部门统计,2018年,红色旅游游客接待量达到6.6亿人次,占全国国内旅游总人次的11.92%;红色旅游收入4257.78亿元,占全国国内旅游总收入的7.13%。

2019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旅游更成为市场爆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19年暑期,红色旅游目的地游客接待量保持上涨态势,有超过1亿人次前往。中国产业咨询机构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19年红色旅游综合收入将达到5845亿元。

而来自携程、驴妈妈等在线旅游平台的数据显示,当前红色旅游的主要客户群体已由60后、70后向80后、90后转移,年轻化逐渐成为红色旅游发展的一个新特点。2019年春节及刚刚结束的新中国成立70年庆典,以《我和我的祖国》为典型的爱国主义教育呈现“大众化”“常态化”趋势,红色旅游热度不断攀升。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19-2023年红色旅游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4%,2023年,红色旅游年综合收入将有望达到9886亿元,万亿市场规模可期。

问:当前红色旅游发展势头迅猛,您觉得各地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答: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前进的。在红色旅游迅猛发展的过程中,的确有些问题值得注意。

一是旅游产品组合单一,带动体验性差。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红色旅游产品以传统的观光游览为主。不少地方产品开发内容、展示方式比较单一,参与度不足。特别是红色旅游高品质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革命专题博物馆、纪念馆808家,与红色相关的可移动文物49万件套,登记革命旧址、遗址33315处。各地的红色旅游资源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二是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层次不高。主要是指未能将红色内涵和精髓深度发掘,活动面狭窄、内容浅,缺乏感染力;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特别是偏远老区;红色景区各自为政,缺少联动合作的动力,大氛围渲染还明显不足。

三是红色文化挖掘深度不够,与地方文化融合不够。当前,红色旅游景区之间难以形成差异化优势,与地方文化融合得也不够,吸引元素单一,游客数量不尽如人意。

问:您认为在“两高一融”背景下,红色旅游怎样才能发展得更好?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突破和创新?

答:在当前“两高一融”发展态势下,红色旅游的发展亟需四个方面的突破。

一是红色概念内涵与红色产品的重新再定义。“两高一融”背景下,各地的红色旅游要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共同价值,从世界革命、世界文明进程中找寻“中国”的位置,以“爱国家、爱和平”升华“红色”内涵,将红色旅游与全域旅游、都市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广泛联系起来,扩展红色旅游的内容空间。在表达和展示方式上,要用文化展示、旅游传播的理念和方式进行创新表达,构建集红色旅游、爱国教育、军事科教、农旅休闲、民俗体验、地方文创、户外拓展等多元融合的永葆红色韵味的红色旅游综合产品体系。同时,还可借助演艺、设计、赛事、游戏、购物等时尚元素,开发国际性、前沿性的时尚红色旅游产品族群,以产品的更新迭代助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二是红色旅游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升。要提升红色旅游服务水平,首先要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即规划与标准、保护与利用、创建与品牌、营销与市场、监督与退出、改革与保障。

首先,应确立红色旅游建设与服务标准规范体系。如红色目的地的建设与服务标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建设与服务规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与服务规范以及红色文化研学旅游服务规范等,通过以上标准体系规范来引导和促进各地红色旅游有序发展。其次是实施“人才战略”。应建立有效的人才制度、产学研机制、校企合作机制,为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做好人才输入和保障。再次是做“大红色IP”集群,搭建平台重构红色营销渠道。应以IP全方位打造红色生活场景,同时营销方面注重与文旅电商、自媒体等结合。最后,红色旅游目的地要做好“引进来、走出去”,入境与出境结合,做活旅游服务贸易。

三是应充分发挥红色旅游商品与文创产品的商业价值。旅游商品承载着满足旅游者购物需求和传播旅游地形象的双重价值。红色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是以弘扬红色文化为目的,以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以红色文化挖掘为基础、以文化创意为支撑、以商品质量为前提、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小微营商环境改善为保障、以服务游客为宗旨的行为,其方向应为突破“旅游”打造生活方式。如河南新县,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做创客小镇,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做活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营造出了一种乡村创客的生活方式,吸引很多人去体验。

四是注重体制机制的创新。比如,红色旅游景区应确立现代景区管理体制,推动管理体制改革、国企混改、经营机制改革等,以激发发展活力,让红色旅游发展得更加健康。

总之,“两高一融”背景下红色旅游开发的创新战略,在实际运作层面上需要重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红色旅游的国际化问题,各地应从人类共同精神财富出发,从人类遗产、世界战争史、节庆、爱国等角度切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新内涵。二是红色旅游的区域合作问题,应尝试建立跨区域省级层面的合作平台,从资源整合、社会参与的角度构建联合管委会,促进各区域产品的升级和服务的提升。三是红色旅游功能多样化与政治、意识形态的问题。应强调“公益性”,以国情、历史教育为主线重构解说系统,以弘扬正气、激发人气,更好地推动红色基因的传承和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如何用好科技手段的问题。当前,应鼓励各地运用AR、VR、AI等手段让红色文物“说话”,应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智慧景区及现代营销网络,开发APP、自媒体,更好地讲好红色故事。

问:依据您做旅游规划和资源开发多年的经验,可否梳理出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的一些规律?

答:结合国内外对革命历史文化景点进行旅游开发的成功案例,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的规律,可以简要归纳为六个方面:

一是建设纪念馆、陈列馆或博物馆。在革命活动涉及的地域广大,历史事件意义重大、人物众多,革命文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多、规模较小,又不具有较高的资源聚集度的情况下,建立纪念馆、陈列馆或博物馆,是进行红色旅游开发的最佳途径。诸如此类的纪念馆、陈列馆或博物馆,通常在馆藏革命文物等资源基础上,使用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大视野、多侧面、多角度、多形式地展示那些峥嵘岁月的某个片段的场景,教育游客不忘过去、牢记历史。

例如,俄罗斯的伏尔加格勒全景博物馆,用全景影像展示二战的废墟、战争过程和武器,邀游客实景体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炮火硝烟。中国也有一些场馆与时俱进,引入科技元素、时尚元素做得不错的案例。如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打造网上纪念馆,开馆5天,PC、Web、App、3D四个版本总浏览量突破3000万人次。

二是建纪念碑、纪念亭及纪念广场。要纪念历史事件、革命领袖或英雄人物,通常做法是建立纪念碑、纪念亭及纪念广场,以庄严肃穆并极具视觉震撼力的方式,定格历史,昭示革命精神。此外,纪念碑、纪念亭及纪念广场往往会成为一个城市或旅游区的标志性建筑,让旅游者记忆深刻。其周边还可以配置其他旅游设施,为当地居民和旅游者提供舒适的游憩休闲场所。天安门广场、莫斯科红场等,都是经典案例。

三是易地重建或遗址遗迹原址保护。在红色旅游开发过程中,可对历史意义重大、文物价值极高的革命旧址及其他文物进行易地重建。西柏坡就是成功例证。遗址遗迹原址保护适用于那些规模不大、地处偏远,但具有较高历史意义和文物价值的革命遗址遗迹,虽然现在开发困难,但可以保护历史,留待将来时机成熟再继续开发。例如:延安和井冈山的革命遗址遗迹很多,但并没有盲目地进行全面开发,对那些缺乏开发条件的旧址,则是进行了原址保护。

四是拓展烈士陵园的功能。烈士墓、烈士陵园多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部分陵园已开始尝试功能的多样化,即在传统活动的基础上,拓展旅游功能。例如:法国的诺曼底登陆阵亡将士陵园、美国的越战军人墙等。陵园环境必须庄严肃穆,质朴清新,切忌建筑质量低劣,建材使用不当,建筑样式庸俗。展示须真实全面,手段多样化。

五是建设重要的红色旅游景区。通过建设旅游区来开发红色旅游资源,这个方法主要适用于红色旅游资源数量较多、历史价值大、教育意义强、分布地域较小、资源聚集度较高的地区,例如:四川省松潘县政府整合毛尔盖会议旧址、包座战役旧址、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博物馆等,统筹规划,建设红色旅游区。同时,结合古大唐松州、黄龙风景名胜区,以“红色长征路,绿色黄龙行”为主题,推出了特色旅游线路。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我们在金碑下宣誓”、“雪地草原夏令营”等活动,为旅游者创设参与和体验旅游的平台,增强了红色旅游的吸引力、感染力。

六是打造红色旅游目的地。这个方法主要适用于红色旅游资源数量多、历史价值大、教育意义强、分布地域广、资源聚集度高的地区,尤其是那些红色、蓝色、绿色、古色、民俗文化交相辉映的资源富集地区。例如,延安、遵义、井冈山、西柏坡、韶山等

(中国旅游报-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