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及全域旅游规划前景
发布日期:2019-11-22 21:14:11
当前,全域旅游已成为国家战略,全国上下形成了特色突出、百花齐放的全域旅游创建格局。不论是中央层面,还是文化旅游部,都对全域旅游工作表达了充分肯定,提出了行动指导。从文化和旅游部层面对全域旅游最新政策进行了介绍,对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评定及验收标准以及全国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解读。目前,全国已确定500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域旅游已成为国家重点战略,是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全域旅游设立示范单位达500个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的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全域旅游开发的五大基础支撑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区、旅游交通、乡村、城镇等五个方面,这五大方面也是一个区域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
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启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明确提出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要适应现代旅游综合产业、综合执法要求,加快旅游管理体制和执法机制改革创新,鼓励有条件的创建单位率先推广设立综合性旅游管理机构和旅游警察、旅游法庭、旅游工商分局等“13”模式。
截止目前,我国分两批确定全国500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包括海南、宁夏两省(区),91个市(州),407个县(市),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预计“十三五”结束时期,实现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开区运营。
全域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
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决策主导必不可少。从国家层面上来看,确定哪些地区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域旅游示范区应达到哪些建设标准、如何评价全域旅游示范区是否达到国家示范标准、国家对全域旅游有哪些政策支持等需要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做出相关决策。
国务院制定的《“十三五”旅游规划》,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旅游业发展的全方面要求,应积极推动以抓点为特征的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加速转变,旅游业与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科技、文化、体育、健康医疗等产业深度融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走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做出部署。
全域化旅游的发展趋势
国民旅游消费需求旺盛,全域旅游聚焦美好生活,旅游与文化、创意、科技的融合创新备受关注,品质提升与绩效改善趋势愈发显现。
放眼过去几年,国民休息旅游生活变得精彩多元,传统景点游已不能满足人们常规旅游的需要,周末游、自驾游、都市游、乡村游、周边游、出入境游等细分市场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国内旅游市场各项经济数据持续增幅,种种变化彰显出旅游业的发展形态、发展模式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域化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显著特征,全域旅游作为旅游年主题已成为统筹全国旅游工作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撑。可以说,全域旅游是旅游业转型提质的必然要求,旅游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全域旅游概念、过程的新理念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全域旅游与传统景点旅游相区别,是由点到面,个体至整体,部分而全面,突出一个“全”字。全域旅游相关文化旅游策划、文化旅游规划、文化旅游设计、文化旅游运营管理的产品涉及全域空间,涵盖区域全部旅游业态(精品景区、特色小镇、主题公园、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等),包括旅游体制机制、旅游资源要素、旅游软硬件设施、旅游产业和旅游产品、旅游管理服务、旅游景区规划等众多事物和范畴。在文化旅游策划、文化旅游规划、文化旅游设计上围绕全域统筹,顶层设计全面的旅游体制、治旅机制和组织架构;在资源聚合上保障目的地吸引物要素全聚集、区域优势资源全整合、自然人文资源全盘活化(含保护);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上做到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全配置、智慧数据平台全应用;在产品范围上囊括全谱系产品,开启全时空运营,力求全方位服务,让游客全过程体验;在创建过程中要求开发者、建设者、管理者、服务者、游客群等一切旅游利益相关者(政府、开发商、涉旅经济体、游客、居民)全参与、齐关注、共监督,完成产业全覆盖深融合,带动经济持续发展;完成全域景观打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完成五位一体提升,加快文明素养提升,最终实现全域旅游发展成果由人民共建共享的目标。